当前位置:17tech育儿如何培养孩子的独处能力 怎么让孩子学会独处2020
如何培养孩子的独处能力 怎么让孩子学会独处2020
2022-06-15

孩子们都喜欢群居,喜欢回家有家人的陪伴,去幼儿园学校有小伙伴一起玩,不过让孩子会独处也是很重要的,那么要怎么培养孩子的独处能力呢,八宝网小编就来说说吧。

为什么我们要培养孩子的独处能力?

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讲,“一个人的时光”可能是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。

据民政部的数据显示:2018年中国单身成年人口已经超过2亿,独居成年人口超过7700万。

在物质条件贫瘠的过去,我们讲究人情,信奉集体的力量,住在街坊邻里都熟悉的四合院、胡同、弄堂里,通过互帮互助来解决各种生活中的实际困难;

但在社会化进程飞速发展的现代,我们住在隐私性更好的高楼里,大多数生活中的需求都可以被网购,外卖,网游,线上办公来解决,面对面的交往被取代,一个手机陪伴就够了。

也就是说,不论你是不是一个人生活,独处可能都会成为未来每日的必修课。

从个人成长的角度来讲,独处让孩子更能专注自己的内心,通过思考和探索来找到自己真正想要什么。

有位知名幼儿园园长曾经说:“学会和自己相处,了解自己想要什么,多少成人都做不到,因此我们更需要创造机会,从小培养孩子这个能力,会独处的人今后的人生一定会更不同”。

王澍是第一个获得普利兹克国际建筑奖的中国人,他在分享获奖感悟时说,正是因为童年的独处,使他爱上建筑艺术,并且能够静下心来思考,很多设计灵感就是来自幼时的独处。

确实,当我们跟别人在一起时,我们的关注点更多的是我们的行为在群体中的影响,以及其他人正在做什么;只有我们独处的时候,才能不受外界的干扰,把关注点拉到自己身上来,去思考自己的生活,发现自己的兴趣点。

很多领域的杰出人士,他们的成就都离不开独处时光里的深度阅读。很多的艺术创作,都源自于创作者面对自己时的思绪纷涌。

除此之外,独处能给孩子的大脑足够的时间休息放松,从而提升学习和工作效率。

心理学家发现,用适当时间独处的青少年不仅抑郁情绪较少,而且学习成绩往往比那些不喜欢独处的青少年要好。

根据神经学家的观点,这是因为在真实社交联系中,社交信息发出方需要得到接收方的积极反馈才能继续这样的联系,而积极的反馈需要情绪的反应(共情,理解,同情等),这是需要精神投入的,参与者很容易感到疲劳。

而独处给了将孩子从疲倦的社交情绪中解脱出来,给了他们放空大脑的机会。有张有弛,得到了休憩和放松的大脑,才能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运转的更快。

如何培养孩子的独处能力?

1.及时回应,给足安全感

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曾经说过,安全感不是天生的,要在孩子三岁之前,给予其充足的安全感。这种安全的、踏实的感觉便会伴随孩子一生。

妈妈们应该都有亲身经历,尤其是对于幼小的孩子,他们不准妈妈离开,妈妈走到哪跟到哪,而且不论干什么事情都喜欢让妈妈陪着,有的妈妈曾经跟我抱怨,自己连上个厕所,宝宝都要跟着。这就是典型的孩子缺乏安全感,需要从妈妈那里获得安全的一种表现。

这种行为其实太正常不过了,连成年人在独处的时候都会有孤独不安的感觉,更何况一个要独自面对陌生的世界的孩子。所以对于三四岁之前的孩子,比独处更重要的是及时回应。

比如孩子一个人玩的正高兴,突然“哇”的哭了,或者走了路上摔了一跤,这个时候妈妈就需要赶紧去跑过去:“孩子,需要妈妈帮忙吗?你还好吗?”

对于白天上班的妈妈,晚上回家的第一件事是一定要抱抱孩子:“宝贝,妈妈很想你呢!”

这是为了让孩子知道,虽然是一个人在玩,或者一个人在走路,但是妈妈是一直在关注我的,即使妈妈在上班,她的心里也是记挂着我的。

孩子觉得心里踏实,那种心安的感觉便建立了起来。当这种积极的体验逐渐积累,便会牢牢地扎根在孩子的潜意识里,即使以后他们一个人真正的独处了,但那份安全感已经根深蒂固,足以将淡化独处产生的孤独与不安。

2.循序渐进,安排独处时间

四岁之后的孩子,父母创造一些条件,让孩子尝试独处了,这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。

父母可以给孩子安排一些他们愿意做的事情,比如画画,读绘本,拼图等,然后和孩子约定:接下来这半个小时,爸妈和你各干各的事情,如果能在半个小时之内完成,爸妈有奖励哦!

给孩子约定时间,是为了让他们在心理上产生一定的紧迫感,这样才能有效的集中注意力,他们没有时间去考虑其他的事情,便能有效的回避心理上的孤独感。长此以往,这种思维模式便固化下来,成了习惯,对抗独处时的负面感觉的免疫力就提升了。

这里有两点需要注意的是,第一,每当孩子完成任务后,不管完成的好不好,千万别忘了肯定孩子,这是为了提升孩子的自信,要知道,自信心是对抗迷茫和不安的法宝;

第二,幼小的孩子专注力是有限的,刚开始的时间不要过长,如果时间过于丰盈,就容易产生无聊的感觉。父母可以评估一下孩子完成一件事情大概所需的时间,找一些短时间就能做完的事情,让孩子去做。随着年龄增大,时间逐渐延长。

3.投其所好,让孩子爱上独处

兴趣是最好的老师,让孩子做感兴趣的事情,他们就会爱上独处。

在这里我想给大家普及“时间观”的概念,其实时间分成两种,一种是物理时间,就是通俗意义上,能体现在时钟上的,被安排在我们的日程表里的几时几分几秒。 另外一种是心理时间,就是我们自己感知到的时间。所以我们经常会感觉到,枯燥的会议,繁重的功课作业让人“度日如年”,但看电视,听音乐,旅行这些美好放松的时间总是过得飞快,流连忘返。 毫无疑问,让孩子做感兴趣的事情,可以缩短他们的“心理时间”,这件事太有意思了,还没做过瘾,哪有时间去迷茫不安? 而且孩子的很多兴趣,都是父母可以引导的。我曾经在网上看到过一位妈妈的做法,她家有一个专门的游戏室,里面总是堆满了各种各样的益智玩具,她的孩子喜欢积木,妈妈买了不少各种各样的乐高,这样孩子一有空,就钻进游戏室,沉浸在这些让自己弄脑筋的玩意儿上。

根据孩子对不同学科的兴趣来购买不同的书籍,从而引导他们进行深度阅读,也是一个好办法。我记得《中国诗词大赛》冠军武亦姝曾经分享过自己的经验,她从小学就开始阅读《史记》《四书五经》这些历史书籍了,这都得益于父母对她天赋的发现。

周国平曾经说过:“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”。比起教给孩子一万种社交技巧,更重要的是教会孩子如何与自己相处。在独处中怡然自得,理清当下的思路,找寻未知的自己。

疫情当下,正是教会孩子独处,在安静中默默发力的大好时机。孩子们,加油!

17tech    手机版    网站地图    联系邮箱:SJEYbbDdPL@outlook.com